陽極效應的發生是由于隨著電解過程的進行,電解質中含氧離子逐漸減少,當達到一定程度后,則有氟析出且與陽極炭作用生成炭的氟化物,炭的氟化物在分解時又析出細微的炭粒,這些炭粒附在陽極表面上,阻止了電解質與陽極的接觸,使電解質不能很好地濕潤陽極,就像水不能濕潤涂油的表面一樣,使電解質-陽極間形成一層導電不良的氣膜,陽極過電壓增大,引起陽極效應。當加入新的氧化鋁后,在陽極上又析出氧,氧與炭粉反應,逐漸使陽極表面清靜,電阻減小,電解過程又趨于正常。
在生產方面當陽極效應發生時,電解質的溫度急劇升高,由正常值的940℃~955℃急速升高到980℃~990℃,爐幫熔化變薄,增加了側部炭塊被侵蝕的可能性。電壓的急劇升高,使系列電流波動,影響電解槽的產量。電耗增加。生產中陽極效應的熄滅方法是:將效應棒即(大約 2~3米直徑2~4cm的樹枝)插入鋁液中使木棒燃燒排除陽極底掌的氣體薄膜,清潔陽極底部,實際是在燃燒鋁液,整個過程大約持續3~5分鐘,而此時電解的電化學過程是停止的,這也就是電解職工常說的"效應時間不產鋁,而且還要跑電耗的"原因所在。